欢迎访问潍坊华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潍坊华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
制造、安装、检验及修理改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华星检测电话:0536-8677857
服务优质
服务优质
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快捷的服务赢得客户的满意
资质齐全
资质齐全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
辐射安全许可证
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
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检验检测单位
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
公司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工程案例
潍坊华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联系人:杜经理
手机:15169683535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纬一街1008号城乡建设产业基地综合实验楼一号楼三楼
网址:www.wfhxjc.com
新闻动态

制造业创新体系亟需实现三大转变

发布时间: 2016-11-18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
  
  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以具有跨界、融合、协同特征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打造“中国制造”创新中心 发展智造强国

     为应对变革,发达国家着眼于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如,美国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英国加紧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力图弥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促进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要深刻洞察这一变革趋势,将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否则就有可能再次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实现三个深刻的转变:
  
  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技术引进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中前期实现追赶发展的主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之后,必须扬弃这种发展模式,构建满足产业内生发展需求的技术供给体系。
  
  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链,实现由单项技术产品攻关向全要素汇聚的产业链转变。全球竞争正由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基于全产业链的创新要素整合能力决定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比较严重的“技术孤岛”现象,创新资源要素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多头部署和分散投入,导致一些重点领域迟迟无法实现整体突破发展。
  
  三是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由关注单一企业局部创新环境改善向重视营造产业跨界协同创新环境转变。我国制造业创新过去长期遵循从部署科研项目到技术研发突破,再到产品产业创新的线性模式,这一模式已难以支撑技术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需求。亟需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建设新型创新载体任务紧迫而艰巨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解决了“大”的问题,但“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根子在创新能力不强上,突出表现为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等。指南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的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缺失,以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等。
  
  工信部表示,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全新历史性任务。建设新型创新载体,构建全新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网络,是全面提升制造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业内人士认为,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要以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指南中明确,创新中心建设要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
  
  从定位上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同时,也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创建方式上,指南明确强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已有产业技术联盟,或引导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尤其是转制院所,自愿选择自主结合,构建各类产业技术联盟,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资源,探索机制和模式创新,创建创新中心。同时,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在有条件、地方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市,鼓励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2025年前后形成制造强国创新体系
  
  指南还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功能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一是,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将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快创新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三是,加强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集聚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建设人才培训服务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
  
  四是,提供制造业创新的公共服务。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检验检测、企业孵化、人员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等公共服务。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促进行业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
  
  按照指南提出的建设目标,我国将逐步推进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第一阶段:到2020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核心初具规模。在部分重点领域建成创新中心,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供给机制初步形成,部分战略必争领域实现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阶段: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在《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十大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创新中心。在创新中心支撑下,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制造业创新体系亟需实现三大转变0 本文被阅读 0 次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合作案例 | 检测设备 | 新闻资讯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内部管理系统
联系人:杜经理  手机:15169683535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月河路3177号高新技术产业园孵化器10号楼2楼

版权所有:潍坊华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公示信息

华星检测电话:0536-8677857